多元化,才能保障东莞的经济安全
东莞市委常委、副市长江凌纵论后金融危机时代,称东莞有望在结构调整中赶超佛山中山
“全球的经济是有周期性的,今天我们度过危机不等于永远没有危机。”
“一个鸡蛋放在一篮子始终是危险的,所以我们的市场要多元化。”
——江陵
东莞,这个处在深圳和广州之间的珠三角明星,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创造了很多经济奇迹,但一场金融危机过后,围绕在她身上的光环逐渐褪去,转而代之的是一串串问号———为何GDP会大幅落后于同为广东四小龙、广东四小虎的佛山和中山呢?三地都在进行结构调整,已经被甩在身后的东莞能否迎头赶上?日前,本报记者从与东莞市委常委、副市长江凌的对话中找到了答案。
经济结构注定GDP此消彼长
据了解,东莞、中山、佛山的GDP增速在2007年和2008年相差并不大。其中,2007年的增速分别是18.1%、14.7%、19.2%,2008年为14%、11.1%、15.4%。2009年,金融危机对东莞的负面影响开始显现,GDP增速猛然“跳水”,降至5.3%。在这一年,中山和佛山的GDP增长却依然坚挺,分别为10.2%和13.5%。
同样遭遇金融危机,中山与佛山两地的经济何以表现出如此之强的生命力呢?中山市常务副市长谢中凡说,中山的服装、五金、灯饰等轻工业除了出口外销外,还有内销市场,较为成熟的产业集群使得中山形成了比较强的抗风险能力。此外,中山不过分依赖某一产业,也不过分依赖某一个大的企业,中山的民营企业既有OEM,又有内销,这种结构是最稳定的。
佛山市有关部门此前公布的《关于佛山市应对金融危机创新发展模式的调研报告》中指出,经济结构方面,佛山有内外源型经济结构的优势———外源型经济仅占1/4,内源型经济则占3/4。在外源型经济中,加工贸易和一般贸易出口额各占五成,这样的经济结构受金融危机正面直接冲击较小。另外,在企业类型方面,佛山以本土企业、民营企业、实体经济为主,有一批自主创新能力较强的龙头企业,市场应变能力较强。
“出现这种情况,首先反映出东莞跟佛山等地的经济结构是不一样的。特别是最近这一两年,国际市场环境变化比较大,对于外向型经济依存度比较高的东莞来说,冲击力比较大。”江凌认为,此消彼长,佛山等地在拉动内需政策的刺激下,GDP以及其他各项指标与东莞拉大差距是必然的,也客观地反映出不同结构的经济体在目前不同的国内外市场环境下不同的变化。
勿用短期眼光看待结构调整
“东莞塞车,全球缺货”这句话曾洋溢着东莞特有的骄傲,但近年来,在这个以加工贸易为主的城市中刮起了一股“结构调整风”,不少耗能高、规模小的制造业企业陆续迁出东莞。在此过程中,从政府到民间,从学者到大众都担心会因此带来产业“空心化”,更有人将东莞的GDP下降归咎于结构调整、转型升级。
“我觉得并不是因为东莞调整结构造成我们跟佛山的差距拉大。恰恰相反,如果东莞不加大结构调整力度的话,可能我们的差距会拉得更大。”江凌称,东莞在原有的发展模式下,单纯靠外资拉动会出现比较大的经济发展风险,而且可持续的发展能力会比较弱,从佛山等地的经济结构当中,能更多地看到他们的结构优势,所以东莞从前几年开始,就加大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力度,现在东莞的经济情况正在发生一些可喜的变化,例如,内源型经济对税收的贡献已经超过了六成。
对东莞产业结构调整的前景江凌很乐观:“我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产业结构调整的深入,东莞能够取得成功,与佛山等地的差距也不会再继续大幅度地拉大,甚至我们可能在其他方面更具有优势。”江凌直言,大家不要用功利的目的来看待结构的调整,也不应该用短期的眼光来看待结构调整,“不要把结构调整仅仅看成应对金融危机的权宜之计,这既是应对金融危机的有效手段,更是保持一个城市持续发展、有序发展的根本路子。从这个角度来看,可能我们会对结构调整看得更清楚一点。”
判断结构调整效果为时过早
鞋业是传统行业,东莞作为全世界最重要的鞋业制造基地,危机中受影响最大,结构调整的难度也很大。
厚街濠畔鞋材市场位于镇内繁华的河田大道上,里面聚集着众多的鞋材商。靳老板从河北来到厚街经营皮革鞋材生意,过去两年多的时间,让他体会到了什么叫商海沉浮,“2008年以前,我的生意都一直十分红火,每天至少也要卖几百尺真皮,最多的时候甚至卖8000尺。即便是周末,也有很多鞋材厂的人来看货谈生意。金融危机发生后,店铺里基本没了生意,只有出去跑业务,留在档口看店的人基本是玩扑克打发时间。那段时间真的很难熬,没有收入,开支又不少,想过关门回老家。可我在这边打拼了四五年,就这样回去有点不甘心,所以就撑了下来。”靳老板说自己那段时间经常看报纸、看电视,跟同行交流,“新闻里说金融危机未必不是一件好事,能促使东莞产业结构调整。2009年初,我也琢磨过转型升级的事,想采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来提升鞋革产品的档次和技术含量,但试了之后发现这条路很难走,一是没这么多的资金,二是自身不具备研发技术。现在我打算跟人合伙,大家化零为整一起干。至于能不能成功,谁也没把握。”
靳老板的这番话,透露出他对转型升级的担忧。江凌说,结构调整是需要时间的,现在就判断结构调整的效果,包括它正面、负面的效果还为时过早。江凌认为,把转型升级、结构调整的决策放大到全市层面东莞还需要很长的时间,至少过5至8年后再来看效果可能更客观一些。
产业多元化可规避经济风险
目前已进入后金融危机时代,东莞、中山、佛山都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中山市提出,大力发展优质企业,大力扶持和发展有自主创新、知识品牌的企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和第三产业;引导民间投资,利用民间资本发展地方经济,积极扶持、壮大民营经济。佛山市提出,结构调整主要是通过改造传统产业以及培植新兴产业来实现,到2015年,佛山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要超过40%,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要超过40%,以装备制造业为主的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超过30%。
兄弟城市都在大步向前走,已经落后了的东莞能否迎头赶上?“说保持持续发展也好,说拉近跟先进城市的差距也好,东莞唯一的出路就是让产业的质量能够提升,结构的水平能够优化,东莞可以说不调整就没有出路。”江凌告诉记者,现在国内市场的需求越来越大,国内市场的潜力已经显现出来,所以东莞作为广东那么大的一个经济体,如果不与国内市场共同进步、壮大的话,就会错失城市发展一个很重要的机会。今后,东莞在继续巩固跟拓展国际新兴市场的同时,会花更大的力气来接近国内市场,特别是帮助东莞的企业利用国内市场来成功实现转型。目前,虽然东莞跟佛山等地有一些差距,相信金融危机过后东莞还是会超速发展,甚至会比佛山发展得更快。
结构调整过后东莞的经济发展能否再度进入快车道?对此江凌有着清醒的认识:“全球的经济是有周期性的,今天我们度过危机不等于永远没有危机。所以对于一个经济体来说,我们任何时候都要考虑经济的安全性。比如,一个鸡蛋放在一个篮子始终是危险的。所以我们的市场要多元化,包括我们产业的多元化,这是一个城市追求经济安全一个很重要的策略。调结构除了要保持我们经济的持续发展以外,实际上也可以回避一个城市的经济风险,更好地保障我们的经济安全。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国际市场好转以后,我们的经济可能会实现恢复或者说继续回到过去的高速增长,但是如果我们能够通过结构的调整,一来可以在国际市场提升我们产品的附加价值,增加销售额;二来我们多做些国内市场,让企业从单一的市场变成多元的市场,那它的生意也会做得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