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位于中国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东北部,北距广州50公里,东南距深圳90公里,距香港140公里,处于穗港经济走廊中间,是广州与香港之间水陆交通的必经之地。东莞市是广东省21个地级市之一。
东莞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22.30℃。全市陆地面积2465平方公里,户籍人口170万人,外来暂住人口约600万人。此外,还有港澳台同胞70多万人,海外侨胞20多万人,是著名的侨乡。东莞是我国传统的农业高产区,盛产水稻及香蕉、荔枝、龙眼、菠萝、橙、柑、桔等岭南佳果,水产资源也十分丰富。
白玉兰是东莞市市花,象征着一种开路先锋、奋发向上的精神。
东莞历史源远流长。据考古发现表明,早在5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有土著先民在东莞的土地上聚居、繁衍生息。东莞城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200多年前。160多年前,鸦片战争前夕著名的虎门销烟就发生在这里,东莞由此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篇之地。
改革开放以来,东莞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充分发挥地理人文优势,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以科技推动经济发展。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社会不断进步,人民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东莞实施经济国际化战略,大力吸引外资,发展外向型经济。
2005年东莞市全市生产总值(GDP)2182亿元,工业总值达4422.17亿元,财政总收入332亿元。全年进出口总额(海关统计口径)743.72亿美元,其中出口额409.29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35.2亿美元。
二十多年来,东莞的经济以平均每年20%的增长率蓬勃发展,成为中国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形成了以制造业为主,以电子资讯产业为支柱的外向型经济体系,投资者主要来自香港、台湾、日本、韩国、新加坡、美国、英国、德国、法国、瑞士、荷兰、芬兰、澳大利亚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东莞已成为了国际性的加工制造业基地和中国重要的外贸出口基地。近年来,东莞市先后荣获“国家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篮球城市”、“中国十大最有魅力的城市”、“中国十大最具经济活力的城市”、“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等称号。根据国家统计局2005年的测评,东莞市28个镇全部入选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东莞市连续两年排名中国城市综合实力第12位,地级市第1位。
近年来,东莞提出打造“制造业名城、生态绿城、文化新城”的发展战略,围绕“建城、修路、整山、治水”的八字方针,全面推进城市建设。四条主干公路的改造扩建全面完成,常虎高速、东部快速和环城路建成通车,轨道建设即将开工,图书馆新馆、青少年活动中心、科技博物馆、玉兰大剧院等工程竣工并投入使用,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城市形象全面提升,“五年见新城”目标基本实现。各镇区也加快基础设施工程建设,进一步完善城镇的功能布局,城市基础设施的竞争力进一步提升。今日的东莞依山傍水的城市格局基本成型,现代化的城市功能日益增强,城市总体环境不断改善,“千年莞邑,IT新都,山水嘉园”的城市形象已经凸现。
东莞有我国保留最为完整的古战场虎门鸦片古战场遗址,有广东四大名园之一的可园和全国最大私家园林粤晖园,燕岭摩崖石刻、金鳌洲塔、迎恩门楼、榴花塔和袁崇焕故居、黄旗古庙、蒋光鼐故居等众多历史名胜古迹,还有鸦片战争海战博物馆、绿色世界、隐贤山庄、西湖乐园等休闲度假区及珠江口滨海秀色、稻海蕉林、荔红荷香等迷人风景。全市拥有星级酒店88家,其中已挂牌的五星级酒店14家。2005年全市接待来莞游客1156万人次,旅游总收入90.72亿元人民币,国际旅游收益2.82亿美元。